位于祁县深宅大院里的乔家,家训中明确规定,男子一生不准纳妾,实行一夫一妻,而乔致庸一辈子娶了六位妻子,尤其是最后一位,年龄可以当她的孙女。
乔志庸是著名的晋商,在乔家是第三代传人,早年父母双亡,是哥哥乔致广把他养大成人。
哥哥希望他考取功名,因为乔致广的英年早逝,乔致庸不得不弃学经商,回家执掌乔家的家业。
他一辈子共取得了六位妻子,分别是马氏、高氏、杨氏、周氏、杨氏、杨氏,她们都是他的贤内助。
尤其是最后一位妻子杨氏,论年龄可以当乔致庸的孙女。不知情的人,以为老来还娶娇妻,其实都是子女的主意。
乔致庸年事已高,家里的佣人虽然特别多,可以贴身服侍都不如妻子照顾方便,即使是子女照顾,也没有妻子的细致和全面。
一来省去子女们的麻烦,二来避免了男主和女佣之间的风流不雅之事。最后在子女们的撮合下,乔致庸不得不同意,年老时又取得了一房夫人。
乔致庸的六任妻子都是续弦的,有的人说她克妇,其实乔致庸的年龄比较大,终年89岁。
乔家的《乔氏家训》中就能看到乔致庸的为人。当时在山西,很多的富商的院子里都供奉着族人的戏台,但乔家没有。怕子女玩物丧志。
乔致庸在当时,以儒学经商,以诚实守信为本。把义、信和利结合起来。把利放在最后。
左宗棠在收复新疆时,负责筹措军费的胡雪岩。在江浙筹措到军费后,就由乔致庸的票号运送到前线,以保障军队供给。左宗棠收复新疆也有乔致庸的功劳。
当时李鸿章组建“北洋水师”时,便派人到山西商人中去募捐。听闻大清国要组建水师,在乔致庸看来是再正义不过的事,他带头认捐10万两白银。
李鸿章为了表示感谢,亲手写了副对联派人送到祁县:子孙贤,族将大;兄弟睦,家之肥。
还有遇到百年难遇的大灾荒中,农田干旱,瘟疫流行。山西祁县更是重灾区,“光绪三年,人死一半”。
作为祁县有名的大商家,乔致庸责无旁贷地承担起救助灾民的责任。大灾之年却在乔家粥棚吃上了饱饭。
作为商人的乔致庸案头放有四书五经和史记等。他以儒学经商,以诚信为本,成就了他的富可敌国的一代巨商,有特别现实有意义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