搜索内容

三朝元老张廷玉为什么被乾隆抄家,归根结底他不是乾隆的人

小词精选 推荐 0 104
生成海报
贾静宇
贾静宇 2024-08-15 06:27
阅读需:0

张廷玉被乾隆抄家,是咎由自取,还是另有隐情?清朝从关外算296年,能够配享太庙的文武大臣,一共26位。满人23位,蒙古人两位,汉人仅有一位,就是张廷玉。虽然从表面上看,他没有刘墉啊、曾国藩啊、李鸿章啊,这些人名气大,但是死后的待遇,却是汉朝中的YYDS,毕竟他的牌位可以和清代帝王放在一个院子里,受到后世皇帝的祭拜,就算在另一个世界,那也是位高权重的主了。

1680884081276338.jpg

张廷玉经历三代帝王,当了50多年的官,康熙朝开始崭露头角,成为皇帝的私人秘书,雍正朝达到人生巅峰,是皇帝的左膀右臂,进入了权力的核心,乾隆朝初期更是被破例封为汉人伯爵。作为官场老油条的张廷玉是非常懂得进退的,他在1748、1749、1750年先后三次向乾隆帝提出退居二线的申请。第一次乾隆下旨挽留了一番,觉得他现在退休,还不是时候,让他再发挥一点余热。


但是1749年,张廷玉第二次,递辞职报告的时候就出事了。之前咱们说过,张廷玉是雍正的左膀右臂,虽然雍正心狠手辣,但是咱们也必须承认,他又是个性情。他真的是那种对待敌人像冬天般的严寒,对待同志像春天般的温暖的人。雍正临终之前留下了遗命,让张廷玉死后得以配享太庙,足以证明他,真的把张廷玉当成自己人了。死了以后,你那牌位都得跟我就伴儿去。


张廷玉第二次提出退休申请,乾隆皇帝恩准了。张廷玉进宫谢恩,一方面觉得从今以后很难再看见乾隆了,另一方面,朝廷的好些个大臣,都对张廷玉配享太庙这事有意见。结果这张爵爷呀,脑子一热,竟然让乾隆把配享太庙这事儿,你给我写个保证书吧。那乾隆肯定不乐意啊,很明显,你这不相信朕的人品啊。但是乾隆这事办的真不赖,还就真把保证书给他写了。


按照流程,第二天张廷玉应该亲自面圣谢恩呀,乾隆也想趁这机会好好跟他聊聊,你没有这么办事的是不是?没想到啊,张廷玉自己没来让儿子进宫,谢恩进了,乾隆可就有点火了。你老的走不动道了是吗?你自己不来,让你儿子来,于是就让军机处下诏敲打敲打张廷玉。没想到啊,圣旨还没下来呢?张廷玉第二天就亲自入宫给皇上道歉来了。


这一下乾隆就更急了,军机处那多机密的地方,你张廷玉是怎么得到这个消息的?结果这么一调查,是张廷玉的学生汪由敦给报的信,乾隆一方面把汪由敦给撤职了,另一方面剥夺了张廷玉的爵位,辞职这事。黑不提白不提了,1750年,张廷玉78了,确实干不动了,第三次找乾隆辞职,结果又赶上乾隆的长子永璜刚去世,皇上正心烦呢?见到张廷玉的辞职报告,他真压不住火了。


他把配享太庙功臣的名单拿过来给张廷玉,这么一看,你自己说吧。跟他们比,你配不配进太庙?你根本就不配,我通知你一声啊,你的资格被取消了,同时把张廷玉当官50多年来,所有皇帝赏赐的东西全都给要回去了。后来还因为文字狱,说他们家一亲戚和吕留良案有关,把家也给抄了,而且在这要特别说一点啊。


当时乾隆可真的动了杀机了,他让抄家的人,重点找一下,有没有对朝廷有意见的文章和诗句。但是因为张廷玉,超乎寻常的谨慎呀,没有发现任何的蛛丝马迹,抄家的人都非常佩服。其实张廷玉三次提出退休,本质上没有什么问题。要求乾隆写配享太庙的保证书,派儿子代替自己进宫谢恩。


第三次辞职赶上皇长子去世,只能算是张廷玉跌下神坛的一个导火索。张廷玉是雍正朝的核心人物,但是一朝天子一朝臣,乾隆登基以后,不可能永远重用前朝的政臣啊,他一定要培植自己的亲信势力啊,张廷玉被排挤很正常。另外作为三朝元老,张廷玉晚年,确实有点飘了,多次与乾隆的政策发生了冲突,这就让君臣两人越走越远了,最终矛盾在后两次退休申请之中激化了。


1755年,张廷玉去世,享年83岁。乾隆考虑到自己的皇阿玛的嘱托和张氏一族对朝廷的贡献,最终还是恢复了他配享太庙的资格,使张廷玉成为了大清朝唯一配向太庙的汉臣。


评论
  • 消灭零回复